(通讯员 陈质晶/文 陈先蕾/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太阳集团tyc4633于近日赴江西于都、瑞金开展“信仰教育·长征精神”暑期研修活动。
7月26日上午,研修班在长征出发地于都举行了开班仪式。在全体老师奏唱国歌后,仪式正式开始。
于都县委党校李金生副校长介绍了于都的基本情况,并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讲道:“于都是百万人口大县、千年人文之乡、万里长征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李金生副校长寄语各位研修班成员,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重走长征路,立足新的历史起点,集结再出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太阳集团tyc4633副院长张莉介绍了研修班的分组安排和纪律要求。研修班学员代表李振华、陈质晶作表态发言。李振华谈到,长征是艰难险阻的代名词,长征也是坚定信仰、勇敢前行的答卷书,心中有信,方能远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陈质晶谈到,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要在学思践悟中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鲜活的革命故事转化为生动的教学素材,力争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太阳集团tyc4633院长姜学勤指出,在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展以“信仰教育·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研修活动,就是要让思政课教师在研修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他希望全体教师提高认识与站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实效,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情景体验式教育中接受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要深学细悟、学以致用,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动力和奋进力量,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
太阳集团tyc4633党委书记刘小燕在总结讲话中就落实姜院长的要求讲了三点意见。一是要认识怎么学。本次研修不是一个简单的集体出行,而是承载着校党委殷切期望的学习之行、宣传学校展示思政课教师良好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之行,是“一线的专业课和行走的思政课”,要提高站位、端正态度,严格要求、学以致用。二是要明确为何学。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寄予殷切期望,在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举办此次“长征精神”主题研修的目的正是为了让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让讲信仰的人更有信仰。三是要清楚学什么。学习教学方法、鲜活故事、党史知识和转化技巧,为新学期思政课教学提供支撑,以更好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为党育人。
开班仪式结束后,全体研修班成员乘车前往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地纪念园、纪念馆,长征第一渡口参观学习。老师们走进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地纪念馆,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图片和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伟大意义。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不时驻足观看,深刻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实物,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长征第一渡口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重要地点。站在渡口边,于都县委党校李金生副校长为老师们上了《不忘初心再出发》主题微党课。他提出,当年,红军战士们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新的道路,长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困苦,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前所未有的淬炼提升”,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坚持爱岗敬业为事业加好油,崇尚勤俭朴素给事业减好压,坚持自我革命给权力归好位”,坚持正气、底气、勇气、锐气、豪气,在未来的新征程上,坚定信心再出发。望着于都河渡口,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将长征精神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7月26日下午,研修班前往瑞金“二苏大旧址”、红井革命旧址群进行参观学习。研修班班主任乔利娟向大家介绍了“二苏大旧址”的建筑结构和苏共二大召开的背景。在红井革命旧址群,红井旧址管理处副主任赖青盈为学员们主讲了《红井往事》主题微党课,学员们还集体诵读了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文章节选,深刻领悟了为何在当时艰难的革命条件下,人民群众愿意和中国共产党同艰辛、共命运。通过了解《红井往事》,老师们深刻感受到了当年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为民情怀。大家纷纷表示,红井,作为当年毛主席亲自带领战士和群众开挖的水井,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更成为了党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鱼水情深的象征。现在的我们依然要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地解决师生们关心的问题。
通过此次实地参观学习,老师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院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审核 刘小燕 编辑 张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