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湖北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分享会上,太阳集团tyc46332020级学生、“信·荆楚”团队负责人袁田分享的红色书信,一下子把在场师生带回硝烟战火中。
因叛徒告密被捕后,蒋径开烈士带着眷恋和不舍,给妻子写下遗书:“你要坚定、镇静,不怕威胁、不怕艰苦,带着宗儿活下去。”
曾参与组织秋收起义的彭之玉烈士,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然当此内忧外患、民不堪命之时,岂能安坐南窗苦读、远身避祸求一己之利?”
……
通过一封封泛黄的红色书信,大家重新审视峥嵘岁月的苦难辉煌。
3年来,“信·荆楚”团队跋涉6800余公里,深入湖北多地,寻访到200余封红色书信。
围绕这些共产党员、革命烈士、英雄模范写给组织、同事、师生、亲友、同学的书信,该团队不仅出版了专著《信·荆楚:湖北儿女笔下的红色追寻》,还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等荣誉。这些青年学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传播红色书信,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用小切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也在寻信、解信、传信中收获了成长。
寻信
宋沅泊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学生,也是“信·荆楚”团队的发起人。
2021年5月,她的高中同学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的一个浙江籍共产党人红色书信整理研究的链接引起了宋沅泊的注意。
作为太阳集团tyc4633的学生,她不禁想,“浙江有这样的研究,湖北有吗?”
湖北地处华中腹地,在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70万荆楚儿女壮烈牺牲。
他们用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奉献国家,其中一定有人留下了反映真情实感的书信。“必须有人来收集整理这些‘散落各地的颗颗明珠’。”遗憾之中有些许兴奋,宋沅泊直言“挖到了宝”。
她和同学开始张罗“拉人入伙”,喜欢在重大节日发文致敬先烈的学弟高思睿等成了目标对象。很快,在学院党委书记刘小燕的支持下,4人小团队正式成立。
一开始,团队主要在网上搜集书信,但搜到的内容很有限。
“肯定还有一些‘躺’在什么地方。”他们计划利用假期返乡的机会去档案馆或博物馆寻找线索。
2022年暑假前,在老师的推荐下,一批新鲜血液加入团队。袁田就是此时加入的。
盛夏时节,袁田和小伙伴走进革命老区。当时气温高、闷热异常,山路崎岖难行,有学生中暑后经过简单处理,继续上路。他们走进博物馆、档案馆、烈士故居,为红色书信拍照留档,将“珍珠”串成精美的“项链”。
在麻城革命纪念馆,陈列着开国中将周希汉的几封信。但近距离看,信的边缘已经破损,有好几处霉变斑点。
“这里还有一个玻璃柜子保护这几封信,不知其他先辈留下的书信是如何保存的。”袁田说,在寻访过程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些红色书信就如革命先辈一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静静置于某地,感受时代风云。
周希汉将军在信中写给麻城市领导的一句话:“乃慰牺牲者之灵,随幸存者之愿”,让袁田有种撞击心灵的震颤,“那一刻,我感到很真切,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值得更多人知道”。
3年来,“信·荆楚”团队成员深入黄冈、襄阳、随州等18个县市区寻访调研,先后觅得闻一多、恽代英、董必武等近百名湖北英烈的200余封红色书信,其中不乏首次面世的珍贵书信。
解信
寻信固然辛苦,但这让大家对所学专业有了新认识。
团队成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1级学生于潇浚经常听朋友打趣,“思想政治课,挂在墙上,高高在上”。
当亲手翻阅那些泛黄的纸张,于潇浚发现,曾被误认为“脱离实际”的理论,其实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信仰抉择、人生写照。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红色书信字迹模糊,偏旁部首缺失更是常事。大家只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填入逆推,并向老师求证,最终确定一系列残缺的话语。
同时,他们还利用收集到的权威资料解读红色书信背后的故事,与先辈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
彭之玉烈士家境殷实,本可以过安逸的日子,可他偏要参加革命。在给父母的信中,他写道:“然当此内忧外患、民不堪命之时,岂能安坐南窗苦读、远身避祸求一己之利?”
团队成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0级学生李光钰手持书信复印件,常陷入深思:“换作是我会怎么选?”
红色书信虽然距今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在李光钰看来,仍值得反复咀嚼。
1924年5月,《中国青年》刊登了我党早期革命家萧楚女给青年燕日章的回信。燕日章因为家庭及婚姻琐事而苦闷,向萧楚女求助。萧楚女在回信中说:“则不若去读进化论与唯物史观的社会学。从科学的领域里,才可知道宇宙之伟大而得到自己所居的地位。然后才能有一个有条理而且是科学的、进取的人生观;才不致陷于那乌托邦的迷途。”
已经成功保研的李光钰,在别人看来应该“沉浸在悠闲与欢乐中”,但他也有困惑。
周围同学有的考上公务员,有的考了教师编,还有的收到了“心动的offer”。他困惑“研究生毕业也要工作,几年后能不能赶上本科同学,读研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李光钰在萧楚女的回信中找到了答案——“迷茫或许是迈向成熟的必要条件。我们所能做的要么读书、要么运动。”
传信
随着寻访到的一封封书信被解读出来,团队成员慢慢意识到,这笔精神财富值得让更多人知道。
一场场宣讲,在太阳集团tyc4633开展起来。
2023年11月15日晚,太阳集团tyc4633思政公选课“生命长江”第十季第八讲开讲,“信·荆楚”团队4名成员第一次成为主讲人。
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21级学生陈凯瑞早早来到教室占座。他说,平时这门课100人左右,这天人数多了一倍。
跟随演讲者的思绪,陈凯瑞沉浸其中。这堂课不仅加深了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也改变了他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陈凯瑞说:“红色书信分享这种形式好,让我对历史有了新认识,鲜活的素材让人印象深刻。”
当天下课后,意犹未尽的陈凯瑞快步走向讲台,“我想加入你们”。
这次宣讲也让刘小燕看到红色书信特有的育人价值。她说,家书反映的往往是最真实的思想和情感。红色书信“小切口、大主题、正能量”的短小轻盈体态、温热的人文情怀成为典范历史的有力佐证和重要补充,也将成为青年大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党史学习素材。
在学院的推动下,团队陆续为湖北多地党政机关干部培训班宣讲60余次,4000多人通过红色书信,换个视角透视那段历史。
3年前,这支队伍成立时只有4名成员,而今已超过30人。在革命先辈事迹感染下,很多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包括李光钰在内,陆续有9人入党,有13人次担任学生组织负责人,获奖162人次。
除了常规的宣讲方式,“信·荆楚”团队还利用舞台剧的形式演绎红色书信背后的故事。
今年5月7日,在太阳集团tyc4633东校区文科大楼1008室,身着中山装的李光钰充满深情地朗诵黄埔四期毕业的杜永瘦在就义前写给妻子裴韵文的信,另一名同学一袭白衣诵读妻子的回信。这封回信是同学们替裴韵文写的,在历史上,杜永瘦写完绝笔信后就牺牲了,这群00后大学生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告慰英雄。
7月下旬,在学校的支持下,“信·荆楚”团队向项目实体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启动学校“红色书信展览馆”建设,袁田等9名师生前往北京、济南“取经”,学习展览陈列知识,“我们想把它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红色书信展览馆”。
杨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8月03日 01 版
原文链接:https://zqb.cyol.com/html/2024-08/03/nw.D110000zgqnb_20240803_3-01.htm